杏彩体育官网:2022 林草成就大盘点
年,我国林草系统成绩亮眼,喜人。从国土绿化的成效显著到给出了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国家植物园一北一南繁花似锦到野生动植物保护令众多频危物种获得新生;从绿进沙退的荒漠化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到湿地大会的胜利召开……
这一年,国土绿化全部实现落地上图,完成造林5745万亩、种草改良4821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71万亩。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出台了财政支持意见,《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式报送国务院,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挂牌运行。林长制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全国五级林长近120万名,首次开展林长制督查考核,发布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恢复乡镇林业站900余个。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和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形成了武汉宣言、“以竹代塑”倡议等标志性成果。我国和卡塔尔实施中东地区首个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京京”“四海”两只大熊猫深受喜爱,发布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成果。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8.0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883亿美元,茶油年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派出42个组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包片蹲点、指导服务,全年火灾受害率继续保持历史低位,松材线虫病防控首次实现县级疫区和乡镇疫点数量净下降……一串串亮眼的数字和成绩中有林草人矢志不渝的努力和奉献。
林草兴则生态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土绿化。2022年,我国共完成造林5745万亩、种草改良4821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71万亩,实现了1亿亩的国土绿化既定目标,其中山西、甘肃、内蒙古、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7个省份人工造林均超过100万亩。2022年,国家林草局对国土绿化任务管理实现精细化。首次实现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年度造林任务,推进造林、种草改良、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油茶种植等任务落地上图。与自然资源部联合开展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初步掌握了全国造林空间底数。组织实施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51个,启动实施第二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20个。首次发布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新增省级乡土树种采种基地56处。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和分级分类保护,延长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期限,印发了《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修编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和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以重点市(县)、国有林场为主开展碳汇试点。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114.43亿吨,年碳汇量12.8亿吨。北京市石景山区等26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别看咱这海拔4500多米,照样能长树了!”30岁的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居民洛桑去年应聘到市林草局的育苗基地工作,他在温室大棚内一边给1米多高的高山柳树苗浇水一边说,“树种下还不到两年,要是在外面肯定活不了,这些树苗再过一年就可以移栽到户外了。”
那曲市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树木生长周期仅3个月,这就意味着在这里大部分树木很难成活。近年来,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开展攻关,成功选育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高山柳等8个树种,累计栽植40多万株,存活30多万株。各族群众经过40多年努力,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累计造林4500多万株。山南市贡嘎县到桑日县之间,形成了长160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45万亩的防护林带。2022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涉及拉萨河流域的9个县(区)、35个乡镇(街道),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造林200万亩以上,当年已完成营造林14万亩。2022年,全自治区完成营造林117.9万亩,修复退化草原437.5万亩。
2022年9月,全国绿化委员会编制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全面布局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土绿化工作,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规划完成造林种草等国土绿化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亿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到2030年,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明显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状况持续好转。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介绍,《纲要》注重落实科学绿化要求,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着力解决“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的关键问题。注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系统治理从单要素单系统向多要素多系统转变,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注重做好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双重”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紧密衔接,着力构建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协调推进的国土绿化新格局。注重协同推进部门绿化,统筹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和系统绿化任务,着力形成国土绿化工作合力。
同时,《纲要》在科学推进落地上图,合理安排绿化空间等方面做了明确安排。据张炜介绍,国家林草局党组高度重视国土绿化用地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精神,先后会同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实国土绿化用地空间。一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二是带位置精准安排造林绿化任务。三是积极增加绿化面积。四是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
《纲要》还明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不得随意迁移砍伐大树老树。在发布《纲要》的同一天,国家林草局还发布了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群状古树分布在18585处古树群中。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全国散生古树名木中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通过本次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本底状况,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张炜表示,“我们将认真落实科学绿化的理念和要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的造林绿化空间,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美丽中国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春节前夕,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固沙林场职工康文岩站在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包兰铁路旁的一座沙丘上,眺望着远处,“你看,在我们眼里,沙漠是活的。虽然不同的风速、风向让沙丘处于持续流动的状态,但我们会想尽办法要让它停下来。”康文岩指着远处绵延几百米的深麦草方格说,“这是林场职工种下的3000亩人工植被,尽管沙漠曾经入侵到城市,这么多年的治理后,现在的沙子再也不敢过来了。”
而我国为了治沙开展的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工程截至2022年12月5日,完成“双重”项目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营造林1271.89万亩、工程固沙及其他26.88万亩。其中“双重”项目1145.2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9.59%。人工造林413.19万亩,占计划任务90.25%;封育288.13万亩,占计划任务91.92%;飞播34.92万亩,占计划任务76.56%;退化林修复408.98万亩,占计划任务65.75%。
2022年12月30日,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3亿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等一系列目标任务。
近些年,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展顺利,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前2期规划目标任务均已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党的以来,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2.82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2658万亩,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41个、国家沙漠公园98个。落实草原禁牧12亿亩,草畜平衡26亿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实现净减少,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万公顷(515.4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66.70万公顷(1000万亩),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年均发生8.5次沙尘天气过程,低于常年(1990-2020年)同期的12.5次,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北京沙尘天气次数由2000年前后的年均13次减少到目前的2-3次。刚刚完成的第6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监测以国土“三调”为本底,摸清了沙化土地利用现状和防沙治沙空间。
2022年11月5日,习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致辞中宣布,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这也是继2021年习主席在COP15大会上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以来,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春节假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保护区南开管理站生态护林员符惠全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骑上摩托车,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几个小时后,符惠全和同伴们到了山脚下,浑身是汗的他们把摩托车停在这里,背上20多公斤的装备开始徒步上山巡护。“雨林里坡陡苔滑,开不了摩托车,剩下的路程都得靠脚力了。”符惠全擦着额头的汗珠说道。一个月有22天符惠全和伙伴们都是这样巡山。他并不觉得苦,还为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分外开心。年复一年在雨林中行走,符惠全已经能准确识别300余种动植物,从当上生态护林员之后的这12年春节,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上度过。今年春节也不例外,他表示,新的一年希望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好。“最好能再发现几个新物种!”符惠全说。
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百岁老人”雪雪喜迁新居4个多月了,生活惬意安静。“雪雪”生于1988年,通常大熊猫的一岁相当于人的3岁,这样一算“雪雪”已经是102岁了。这个基地作为陕西省秦岭大熊猫保护“一公园、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秦岭大熊猫人工繁育、秦岭区域野外伤病大熊猫的救护、治疗和康复等功能。
这边是“百岁老人”有滋有味地享受“退休”生活,那边同样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中,奶爸们正忙着“催婚”和“带娃”。春节前夕的繁育园内,奶爸站在大熊猫圈舍的楼上拿着长竹竿,看着下面的院子里,一只雌性大熊猫“咩咩咩”地叫着发出求偶信号。隔壁的雄性大熊猫隔着铁窗朝心仪的雌性大熊猫眺望。“可以打开笼子了!”饲养员程建斌做出判断,这是大熊猫“婚配”的最佳时刻。笼子打开后,两只大熊猫慢慢踱步靠近,又保持距离相互打量,相互嗅闻。年轻饲养员幸恩涛有点焦急地说,“还没认出来?”已做大熊猫繁育工作10多年的程建斌经验丰富,让大家不要着急。终于,两只大熊猫认出了对方就是朝夕相处的那一只“心上熊”后,迅速完成了婚配。
另一队准备抱猫亮相的奶爸正在迅速地换。
- 上一篇:踏板车后面有根管子是干什么用?
- 下一篇:喷雾干燥机的操作流程